返回首页

烟花三月词义是什么?

73 2024-03-10 04:00 admin

烟花三月下扬州,烟花三月就是形容扬州三月时柳絮如烟、鲜花似锦美丽的景色.

烟花:形容柳絮如烟,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.

农历三月,是传统的暮春,在春天的最后一个阶段。但是暮春,并非暮秋暮冬一样让人感觉萧瑟,因为春天过后,是更热烈蓬勃的夏天,所以暮春有一种特殊的美,是绿叶红花共同繁茂的季节,也是花朵逐渐凋谢的时段,也是春天走向深沉沉醉的时期。

烟花这个词,非常抽象,本意是像烟一样繁茂的花朵。

烟花最初是指在春天的太阳里蓬勃开放的花朵。最早的关于烟和花的文字组合是东汉 ·张衡的《歌》天地烟煴,百卉含花。天地间温暖潮湿,太阳生出烟水气,百种草木开始含苞待放。这是说的春天太阳光照下带露含烟即将盛开的花朵。

在李白之前,唐朝关于烟花的诗,也很多。但都集中在上巳节和三月三。比如唐初 陈子昂 在三月三的宴会里,烟花飞御道,罗绮照昆明。孟浩然日晚兰亭北,烟花曲水滨。

那么可以知道烟花的本意是在三月阳光里盛开的远看如烟的花朵。而且暮春是柳树飘絮的季节,古人将柳絮看作是柳树的花。当然现代人不会将柳絮当成柳树的花,因为科学知识强调那是柳树的果实,但是古人却笃定认为,柳絮是花的一种。

那么烟花也就特别是指的暮春三天的各种花开花飞花落,形成一种立体的短暂的繁华的美。其中包括了各种林木的花,草本的花,柳絮,杨花,构成了三月短暂喧嚣繁乱蓬勃容易逝去的那种美。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盛唐 · 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(728年) 》

28岁的李白,在湖北结婚一年,在安陆。此前两年,他曾去过扬州。不过他没有赶上扬州的三月,在那里过着贫病交加的秋冬,结识了36岁湖北人孟浩然。

孟浩然在李白的婚姻上是怎样一个角色,不清楚,但是李白随后就成为湖北女婿。在这一两年里,可以知道他们一定是有书信联络的。孟浩然家有薄产,想必也接济过李白。

所以才有了,28岁的李白在黄鹤楼边送孟浩然去扬州,孟浩然的目的是通过扬州中转,前往京城参加科考。李白因他自己说过,自己少年侠气,有过人命案子,李白是没有办法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前程的。

本来李白就是在四处流浪,胸有豪情,朋友不多,孟浩然算一个。现在孟浩然走了,李白的心情肯定是有失落,且有压力的。

长江边的武汉古称夏口,这里两江交汇,是古代重要的航运码头,其地标建筑就是蛇山上的黄鹤楼。这里江岸遍种柳树,保水护堤。

李白这首诗很有意思,李白站在黄鹤楼下,孟浩然西向拜别他,而后登上东下的客船,这烟花到底是指的古代武汉的柳絮呢,还是指的扬州三月的花海?

因为在唐朝,江夏这边是以柳多而出名,扬州也有柳树,不过三月扬州地气更加丰茂,隋炀帝时,就爱扬州琼花,且扬州那里经济发达,各种南方的花木都有,花事更为绚烂。

所以这首诗,还真的有两种解释。

一种解释是黄鹤楼边此时正是纷扬的柳絮,春城无处不飞花,孟浩然就是在这样蒙蒙柳絮中告别了李白。而李白站在更高的黄鹤楼上远眺,看到的是寂寞浩大的暮春江流,寂寞得让许多人千百年后都能感到那种壮阔孤独。

一种解释,当然是说扬州正是繁花似锦,如烟如梦的美。孟浩然那是准备春风得意去的,李白在扬州可没有给他安慰,反正如果烟花三月是说得扬州,我怎么也觉察出李白那点羡慕嫉妒伤。

实际李白的烟花,更适合解读为柳絮,因为在另外一首诗里,李白说烟花宜落日,丝管醉春风是说的柳絮最美是在夕阳斜照的时候,看到它们飘扬的样子,最为轻盈而分明。

但是正是李白烟花用的印象派而奇特,这句烟花三月下扬州,在宋朝之后,被称为千古丽句。但是每个人对这四个字的感觉都是有所区别的。

云水微茫爽气浮,锦江如带可怜秋。

潆洄雾縠时迷雁,潋滟霞光不见鸥。

晴雨一川皆好景,烟花三月总牵愁。

风波满地乾坤阔,吟望长安垂白头。北宋郭载《锦江遣兴》

这是宋朝郭载在四川锦江写的诗。他应该算是武官。两次进入四川,一次是任职这里的西川兵马捕盗事,一次是作成都知府。他来这里,是因为这里不太平,天下未乱蜀先乱,这里盗寇四起,农民起义。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。

在这边远荒蛮的地方,纵然有好景,但是处在风波漩涡当中,又必须解决问题的他,实际已经预料到结局不好,可能埋骨此地。

这应该是他在成都知府任职的第二年或者第三年,这里仍旧不太平,秋天的时候他独自来到锦江边散步。眼前是初秋的景色,云水微茫,烟雨迷离。时晴时雨。

这里晴雨都是好景,最美的是这里三月烟花,旖旎动人。

那么锦江边上的烟花,肯定不只是柳树,因为这里以海棠闻名,仲春晚春花光一片,在晴雨烟霞中更有烟花之美。

只是这里风波满地,他如果没有政绩也很难调回京城。天下已定蜀未定,他有乱世的忧患和悲凉,也为事务操心到了白头。

而他因公殉职,终年39岁,他的家乡恰恰是北宋都城开封。

这个烟花三月总牵愁,因为算是他的遗笔,分外让人读出了伤感。或者他还是牵挂着家乡的烟花三月吧。虽然青山处处留忠骨,但是对于个人来讲,如何不是命运的悲剧。

那未能再看到的烟花三月有多少心中的遗憾和牵挂啊。

蛙黾几争席,霪霖苦未乾。

烟花三月暮,风柳万丝寒。

缸面醅初拨,床头易懒看。

客愁无处著,何地觅心安。南宋 · 李洪 《次韵仲信雨中见简 》

这是三月一场连绵春雨,且下成了雨灾。席子上居然爬着蝌蚪和苍蝇,到处潮湿。这是提前的梅雨吗?

这里的烟花三月暮,是说本来应该是繁华锦绣的三月花海,没有看到花,或者这种绚烂的景色已经消失,只剩下柳树在寒雨中摇曳。

从李洪履历上有温州滕州,这是福建广西地区,难怪如此潮湿难耐。

对付这种天气,需要大量有热量的酒水,逼出体内的寒气,所以他忙着酿酒,根本没办法在这样潮湿苦冷的状态中,读什么修身养性的易经道德经。

这首诗写得非常现实,不是所有的三月都天气晴和,繁花锦绣,风调雨顺,光这和暴雨,台风,湿气,梅雨作斗争,都消耗了最大的精力。

更何况他是外地做官,是身心都未安,说不起吾心安处即故乡的大话。

看到这里,对他深表同情。唐宋两朝,最怕在岭南做官,因为这里瘴气重,瘟疫多,气候多变,很多官员调任这些地方,无异流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