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香阁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(公元1736-1795年)。咸丰十年(公元1806年),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,佛香阁被入侵者所毁。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(公元1891—1894年)重修。在此之后,佛香阁得到了多次维修和油漆彩绘,至今仍巍然屹立在颐和园万寿山上。佛香阁坐北朝南,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攒尖顶式的木结构楼阁建筑。阁高41米。这座建筑物修建在一座高20米的汉白玉石台基上。
阁的一层二层、三层都修有围栏。二层和三层还设有平座,构成回廊。每层回麻中各有廊柱24根。阁的顶部和阁层的檐面上,均铺着黄色琉璃瓦,绿剪边。全阁由八根大木柱支撑,牢固结实。红柱雕梁、翘角飞檐、攒尖顶,使整个佛香阁显得玲珑轻巧、绚丽多姿。在佛香阁的一层还有一尊彩色泥塑佛像。这尊佛像高达三米神态庄严。据说,佛香阁在清代乾隆年间初建时,这里供奉的佛像是铜铸的。当英、法联军毁掉佛香阁时,这尊像也未能幸免。在光绪时期重修了佛香阁之后,便在这里塑制了一尊泥佛像。
1966年,这尊佛像又被毁掉了,1989年后才又重新塑了起来。颐和园是清王朝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。因此,人们对这座皇家园林中的中心建筑物佛香阁的修建,就特别的慎重,也特别的用心。据说修建佛香阁的木料,有的来自西南,有的来自东北。修建佛香阁的石料,有的来自江苏太湖,有的来自云南大理。修建佛香阁的工匠,有的来自西安,有的来自苏州。可见佛香阁的修建同颐和园一样,是全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