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怒江在哪里?
怒江,又名潞江,古时称为泸水。它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的南麓,穿行在云南省西部的横断山脉之中,与澜沧江平行南下,流至缅甸,称为萨尔温江,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。
怒江两岸高山雄峙,河谷中树木荫翳,浓绿蔽天,把江水染成墨绿色,藏族同胞便叫它“那曲”,意思就是“黑水”。怒江一泻千里,谷底激流翻腾,蕴藏着巨大的电力资源。据估计,仅仅在云南境内就有650千米,就可以发电2000万千瓦。
怒江在我国境内长1540千米。从滇藏交界处起,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六库,长达300多千米江段,是驰名中外的“怒江大峡谷”。峡谷东面的碧罗雪山,西面的高黎贡山,俨如两位盔冰甲雪的巨人,岿然对峙。道道悬崖,犹如刀削;座座陡坎,恰似斧劈。江水被逼在宽仅百余米的峡谷河道中,汹涌激荡,滚沸如汤,猛烈地撞击着两岸石壁,“怒不可遏”地溅起千堆浪花,震得山岳簌簌颤动,真是:“惊涛裂岸壁,危崖坠苍空。水无不怒石,山有欲飞峰。”激流险滩,云雾蒸腾,昼夜轰鸣,两岸峰崛峦挺,千姿百态,古树苍藤,飞翠流丹,构成了怒江大峡谷三百里山水画廊。
从遥远的古代起,怒江两岸的傈僳族、怒族等兄弟民族便在怒江两岸架起了溜索桥,飞渡天险。溜索一般架设在江面较窄的地段,一端固定在岸边地势较高的树桩上,另一端联结在对岸较低处的树根上。溜索上有溜板,由一个带钩的滑轮,上挂着两根很结实的棕绳组成。过桥时将绳索分别兜在腰和大腿上,身体成坐状,然后借助滑轮,从溜索的高端滑向对岸。为了便于往返,溜桥一般都架设两根溜索,一根用于过去,一根从对岸高处溜回来。汉朝丝绸之路的商旅货物,都是依靠溜索而通过怒江天险的。傈僳族有句名言:“不会过溜的人,算不得傈僳族汉子。”然而,旧式的竹篾溜索,每隔两三年就得更换。由于溜索磨断或溜板断裂,不知有多少人葬身万丈深壑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竹篾溜索和木溜板换成了钢索和铁滑轮,保证了经过的安全。如今,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修成公路600多千米,沿江架设了4座公路桥,16座人马桥和6座钢索桥,真称得上是“峡谷飞彩虹,天堑变通途”。
怒江河谷“一天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两岸的高山上六月飞雪,玉屑琼泥,凛冽万古。谷地深处则是“万紫千红花不谢,芳草不识秋与冬”。河滩上的双季稻随风摇曳,坡地里的甘蔗林飘着清香。火焰般的攀枝花和彩霞争艳,翠绿的凤尾竹将村寨拥抱。因此,有人曾把怒江河谷比作第二个西双版纳,是别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又一只碧玉簪。在海拔2000米以上,为针阔混交林带景色大为改观。到3000米,生长着魁伟的云南松和英武的台湾云杉。海拔3000米以上,冷杉、雪松、云杉砌起一道封锁严寒的绿色长城。海拔4000米以上,草甸抖开绣花碧裳,覆盖着山洼,怒江河谷又是一幅层次丰富、色彩浓艳的美丽图画。
怒江河谷最令人倾心的是花,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800余种,在这里竟达400余种之多。山茶花的种类也不少,像玉兰、龙胆、报春、百合、垂头菊等,数不胜数。鲜花不仅以姝容媚色动人,更馈赠人们众多名贵的药材,如贝母、金耳、黄连、木香、当归、党参、乌头等,怒江河谷不愧是花的世界,药的宝库。在怒江河谷这座森林公园里,还活跃着许多种热带、亚热带的动物。如今,这里已划出两个自然保护区,来保护自然垂直景观带和各种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。美丽富饶的怒江河谷,已经成为保护动植物的天然宝库。
二、独龙族鲜花节起源?
鲜花节”又叫“仙女节”。
起源
传说很久以前,怒家山寨有个名叫阿茸的姑娘,不但美丽,而且心灵手巧,聪明过人。
一天,她在家里织布,看见屋檐下有个蜘蛛在凌空织网。因而受到启发,发明了溜索,她和乡亲们一道,砍来金竹,编成溜索,架立在滔滔怒江之上,解决了乡亲们的渡江难。
阿茸发明了溜索被人们誉为仙女,奴隶主知道后,便派人求婚,遭到阿茸的拒绝。奴隶主恼羞成怒,派家丁来抢亲,阿茸知道后躲进深山中一个钟乳石洞。奴隶主反指使家丁放火烧山,阿茸不幸遇难。
怒族人民为纪念她,便把阿茸遇难这天定为“鲜花节”。
每年农历3月15日,怒江两岸鲜花盛开,怒族人民一大早就起来,她们采来一束束鲜花,带上牺牲、酒器,到各自村寨附近的“仙女洞”周围放满了人们采来的种种各样的鲜花。
“鲜花节”这天,各家都要宴请亲朋。
三、鲜花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?
怒族
鲜花节是云南贡山一带怒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。
相传古时候,怒族人遭受旱灾,人们生活十分艰难。一位漂亮的姑娘挺身而出,劈开悬崖,将泉水引入村寨,使怒江岸边的荒山变成了沃土,披上了绿装。后来,她被恶霸逼到山洞里,放火烧死。满山遍野的山花为她开放,人们为了纪念她,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