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菊花醒花的正确方法?
醒花的方法比较简单,需要将花朵的茎干底端斜剪1~3厘米,将花朵插在装有水的容器中,水位不要太高,不能到达花朵基部叶片的位置,否则不利于花朵的生长。如果花朵缺水严重,还可以在下端的茎干部位划一道小口,长度在1~2厘米之间。花朵浸泡一段时间后,需要将茎干上处在水中的叶片剪掉,把花苞外层的保护花瓣也摘掉,适当的修剪残缺、枯黄和变干的花瓣。正常情况下,在4~6小时后,花朵会苏醒,可将其插在花瓶中,在瓶中装入适量的水,放在温暖通风的位置养护。
在养护期间要注意,要给花朵定期换水,一般3~5天换1次,水温要与室内的温度一致,若是在夏季期间,需要1~3天换1次。每次换水后,可添加适当的营养液,能够促进花朵生长。养护期间,还要将花朵放在光照充足的位置,可延长花期。
二、乒乓球菊的生长记录?
乒乓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主要生长在我国四季如春的昆明,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℃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,生长适温18~21℃,性喜阳光。地下根茎耐旱,喜地势高,而且保鲜时期较长、较耐寒。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、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。忌黏重土壤,宜疏松肥沃、沙质土壤。适应性较强,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也能生长良好。为保持品种优良特性,最好采用人工授粉。北方一般于4,5月进行播种。出现两片真叶后定植。
乒乓菊是菊科的一种植物,因为外形像乒乓球而得名,有黄、绿、白、红四种颜色,常作为鲜切花使用,原产自日本。乒乓菊造型讨巧、可爱,而且保鲜时期较长,代表爱情圆满长久。
菊花的花期:
1.
夏菊:在每年农历5月及9月各开花一次。现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。
2.秋菊:花期有早、晚之分。早菊花期在9月中、下旬为中型菊。晚菊花期在10-11月为大型菊。
3.寒菊:又称冬菊。花期自12月至第二年1月。
菊花的花径:
大菊:花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,用作多本菊和标本菊栽培。
中菊:花的直径为6-10厘米,用作花坛菊及大立菊栽培。
小菊:花的直径在6厘米以下,作盆菊、悬崖菊、扎菊、盆景菊等,以布置庭园或陈设。
三、菊花最早产于哪里?
菊花原产于我国
学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
别名 鞠、寿客、傅延年、节华、更生、金 蕊、黄花、阴成、女茎、女华、帝女花、九华等
科属 菊科、菊属
栽培历史 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。在2,500年前的古籍中,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,有“季秋之月,鞠有黄华”(黄华即黄花)的记载。战国时,爱国诗人屈原的《楚辞·离骚》中,有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之句。至汉代,菊花又发展到作为药用植物。《本草经》中有“菊花久服利血气、轻身、耐老延年”的论述。以上所指的菊花,都是以野黄菊(D.indicum)为主的野生菊种。
自晋代起,人们将菊花作为观赏对象。陶渊明(公元365~427年)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及“秋菊有佳色,裛露掇其英”的赏菊诗句,表明菊花已开始在田园栽种。至唐代(公元618~907年),有几个不同花色的品种先后出现。如白居易、刘禹锡在诗中咏白菊,李商隐在诗中咏紫菊。在杜甫、韦庄和肖颖士的诗文中,不仅反映了唐代菊花花色品种渐多,而且说明栽培已较为普遍。
到了宋代,菊花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,并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菊花,品种有了较大的发展。艺菊专著也相继问世。刘蒙的《菊谱》(1104年)问世,这是我国第一部菊花专著。该谱记菊36品。分为黄色(17品)、白色(15品)与杂色(4品)等。书中还阐明菊花大朵、重瓣等变异之遗传与育种的基本原理和途径。此后艺菊专著渐多:有史正志的《菊谱》(1175年),记菊27品;范成大的《范村菊谱》(1186年),记菊35品。此外,还有沈竞的《菊谱》(1213年),记菊58品,史铸的《百菊集谱》(1242年),记菊品160个以上。
元代,菊花专著较少。杨维桢在《黄华传》中记菊136品。
明代菊花又有发展,重要的菊花专著有:黄省曾的《菊谱》,记菊220品;王象晋的《群芳谱》(1630年),记菊270种,分为黄、白、红、粉红、异品等类,内有‘五月’菊、‘五九’菊与‘七月’菊等品种出现;还有高濂的《遵生八践》,记菊185种,并总结出种菊八法(分苗法。扶植法、和土法、浇灌法,捕虫法、摘苗法、雨暘法、接菊法),很有参考价值。
明末清初,日本菊花已经输入,乾隆时邹小山绘有洋菊图,品种类型甚多。
清代艺菊之风更甚,专著有陈淏子的《花镜》(1688年),记菊153品;汪灏的《广群芳谱》(1708年),记菊192种。此后,还有陆廷粲的《艺菊说》(1718年)等,菊书、菊谱如雨后春笋,不一而足。民国时期(1912~1948年),专著甚少,仅有黄艺锡的《菊鉴》(1932年)与缪甫孙的《由里山人菊谱》等。但解放前夕,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为国家保存了良菊630品,是值得庆幸的。
1949年前后菊花品种散失很多,如当时杭州的菊花只存下70多种。1953年上海的菊花也只存下150多种。但后来艺菊事业迅速得到恢复,至1963年上海龙华苗圃菊花达1,200种,北京北海公园的菊花则达到1,381种。“文革”期间菊花又受到二次摧残。但近年来菊花有了很大的发展。南京农业大学对中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,整理出3,000多个品种。艺菊专著自1950年起又不断出版,近年更向大型化,专业化方向发展。在国外杂志,学报上也常发表有关菊花的文章和报告。如自1957年陈封怀等开始研究以来,陈俊愉等从1962年起通过野生种之间的大量杂交试验,对现代菊花的起源问题有所突破。以下是几点重要论断:
(一)原始菊花是通过野生种之间的天然杂交,再经人工选育而成。毛华菊阻(D.vestitum),野菊(D.indicum)和紫花野菊(D.zawadskii,特别是前两者为主要,均野生于皖西、鄂西和豫西,甚易产生天然种间杂种。它们之间的杂种苗,在形态上与菊花原始类型(‘九华’菊、‘杭白’菊、‘杭黄’菊,‘滁’菊等)均颇类似。而这些原始类型均产于安徽,浙江,河南等省,可见二者之间的地理根源,决非偶合。
(二)菊花品种的染色体数为45~71条,其中小菊系品种为45~54条。近年人工种间杂交创选出“合成菊”,染色体数也为45~54。故从染色体数目来讲,合成菊已可跻身于菊花(D. x morifolium)的行列。
(三)尽管野黄菊和毛华菊是杂交的基本原种,但菊花的起源还是多元的。看来,六倍体的紫野菊(2n=54)等可能后又参加杂交,并结合多代的天然杂交、人工选择和培育,然后才成为较定型的、色彩更丰富的原始菊花,同时染色体数也逐渐加多。
(四)过去中外学者常推论,原产华北的小红菊(D.chanetii)与野黄菊(D.indicum),是形成菊花的两个直接杂交亲本。经陈俊愉等多年来进行人工杂交授粉,却只获得了十多个品种的‘北京’菊(D. x pekinense),它们仅是四倍体(2n=36),未达菊花的低限。
(五)若干日本学者,提出包括多种日产野生菊花(D.japonense、D.makinoi)等在内的种作为菊花起源杂交亲本的假说。但菊花最初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,因此最早的D.x moriflium应由中国野生菊种为其杂交亲本。
产地与分布 在菊属Dendranthema 30余种中,原产我国的17种。如野黄菊D.indicum全国均有分布,紫野菊D.zawadskii分布在华东、华北及东北地区,毛华菊D.vestitum分布在华中,甘菊D.lavendulifolium多分布于东北及华北,小红菊D.chanetii多分布于华北及东北,菊花脑D.nankingense产于南京。
菊花品种遍布全国各城镇与农村,尤以北京、南京、上海、杭州,青岛、天津、开封、武汉、成都、长沙、湘潭、西安、沈阳、广州、中山市小榄镇等为盛。
8世纪前后,作为观赏的菊花由我国传至日本,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。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我国菊花引入欧洲,18世纪传入法国,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。此后我国菊花遍及全球
四、菊花的来历?
菊花是中华民族传统名花,起源于文明古老的华夏,自有文字记载已历三千年余年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一书“鸿雁来宾,爵(雀)入大水变蛤鞠(菊)有黄华”。周代说文解字古籍《埤雅》解释:“菊本作鞠,从鞠穷也,花事至此而穷尽也”菊花至秦汉时代,已开始作饮食药用,据古书所载,秦代都城咸阳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菊花交易市场,汉代《神农本草经》论述了“菊服之轻身耐老”的药用功能,制菊花酒作为饮用已成民俗。
菊花栽培始于晋代,有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诗句为证。距今约1400年前的唐代(公元618-696年)菊花被作为重要观赏花卉种植到宫廷,宾馆,庭院,并发展相当迅速。唐太宗有“细叶抽轻翠,圆花簇嫩黄”;李白有“时过菊潭上,摘此黄金花”的名句;白居易“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”李商隐“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”的佳句。咏出菊花在唐代色彩日渐丰富,观赏价值日益提高。
自陶渊明开始到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菊花专著——刘蒙《菊谱》问世,是我国菊花栽培发展时期。宋代始兴起专供观赏栽培的艺菊,菊花已由田园栽培,自然观赏过渡到盆栽造型鉴赏。立菊、塔菊、悬崖菊、嫁接菊等丰富菊花栽培内容,同时从菊花的繁殖、育苗、整形、栽培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的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经验。宋代自宫廷开始,渐至民间,每年有“赛菊会”等大规模的观赏活动,苏东坡在《万菊轩》诗中所描述的“一轩高为黄花设,富拟人间万石君”可见证当时赏菊场面规模的宏大和环境的豪华优美。
公园1104年,宋徽宗崇宁甲申,刘蒙的《菊谱》问世,菊谱记品种35个,花色分黄、白、紫、红等,花型有小托桂、平瓣、小菊、球型、蜂窝小菊、卷散、荷花、莲座、龙爪等型。花期有秋菊、夏菊,并出现若干香菊品种,该书最突出的贡献是强调精心栽培能促进向栽培性状(大花、重瓣)产生变异。通过培育。选择、天然杂交三者相互激发,使菊花育种事业迅速发展,此后还相继出现了许多部菊谱,菊花志等艺菊专著。其中公园1214年史铸的《百菊集谱》汇集了各家专著,加上他自撰的新谱和许多书上刊载的有关菊花的故事,当时认为是集菊谱之大成者。所载菊花已达163个,书中“绿芙蓉菊”的描述,说明至今被世人认为珍品的绿菊和墨菊早在宋代即以培育成功。
自1104年起至1949年所经历的845年间是我国艺菊的兴盛时期,元代菊花文献不多,杨维桢《黄华传》记载据菊花136品菊花品种仍有增长。
明代菊花栽培和品种水平又有很大进展,栽培技艺日益提高,品种日趋繁盛,如黄省曾《菊谱》记菊220品,王象晋《二如亭群芳谱》记278品,按花色分为黄、白、紫、粉红、异品等,蔚为大观。
清代菊花以北京为中心进入腾飞阶段,各地纷纷向京都奉献名菊,一时间北京出现了400多个艳传的品种,如黄鹤楼、南朝粉黛、黄夔龙等一直流传至今,留有的清代艺菊专著有20余部,如陈淏子《花镜》记菊153种,阎廷楷《海天秋色谱》记菊170种等。值得一提的是邹一桂《洋菊谱》记内廷洋菊36品,是中华菊花唐代传日后可能渗入日本野菊种质后的品种回流。清代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菊花的风姿倩影屡见不鲜。
民国时代战乱频繁,专著不多,黄艺锡《菊鉴》,缪甫云《由里山人菊谱》记菊130种,南京金陵大学园艺试验场保存的菊花良种630个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国后是艺菊事业走向科学化,现代化和规模生产化发展的时期。南京农大主持的“中国菊花品种资源调查整理研究”清理出3000多个菊花品种,南农大、北农大等育成了切花菊、夏菊、冬菊新品种。北林大、北京园林局等育成了地被菊,北京小菊等露地品种,以及在品种分类和菊花起源上的成果等,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,并有其广阔的前景。